淡水老街:在地傳統與現代風情的交匯處
走在淡水老街上,時光彷彿回到十九世紀末淡水開港通商的繁華時期。這條承載著豐富歷史與文化的街道,不僅保留了傳統建築風貌,更融合了現代商業活力,成為台北人週末休閒的必訪勝地。
歷史文化特色
十九世紀末淡水開港
淡水開港通商時期,淡水港成為臺灣第一大港,奠定老街繁榮基礎
傳統建築保存
沿街保留多處台灣傳統長條型連棟式街屋建築,見證歷史變遷
老街範圍
包含中正路一帶、三民街、重建街、清水街等區域,各具特色
藝術融入
2004年於老街入口處建造16公尺長的「藝航滬尾」藝術牆,結合在地文化元素
重要古蹟與景點
馬偕石像公園
紀念對淡水貢獻深遠的馬偕博士,是了解淡水宣教歷史的重要地標
清水祖師廟
原「米市仔」因廟宇興建後改名為清水街,廟宇建築風格獨特,充滿濃厚民間信仰色彩
福佑宮
乾隆47年興建,帶動滬尾街商圈發展,至今仍是當地居民信仰中心
滬尾偕醫館與淡水禮拜堂
見證西方醫學與宗教在台灣的發展歷程,建築風格獨特
街區特色與風景
淡水老街的魅力在於其多元風貌。重建街位於山坡上,遊客可從高處遠眺淡水河口壯闊景色;中正路與清水街商業活動熱絡,復古風格設計的街道與商店充滿懷舊氛圍;沿街精雕細琢的石藝、木雕作品與店家珍藏古董文物,加上詩詞字畫、裝飾藝品與古董店,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
美食饗宴
阿給
源自日文「油豆腐」發音,將油豆腐挖空填入炒過的冬粉,再用魚漿封口蒸煮,淡水獨特美食
鐵蛋
淡水必嚐特色小吃,經過多次滷煮風乾製成,口感有嚼勁,香氣濃郁
魚丸與蝦捲
展現淡水漁港特色的傳統美食,鮮甜可口,魚丸的彈牙口感與蝦捲的鮮美滋味令人難忘
老街發展史

重建街最早發展
淡水最早發展的區域,保留大量木造與磚造老房舍
米市仔興起
現清水街北段,以米店、碾米業為主,帶動商業發展
商業競爭形成
頂街與下街之間形成商業競爭格局,各具特色
日治時期變遷
淡水港積沙影響貿易船隻入港,商業發展受到影響
交通與遊覽資訊
捷運交通
搭乘淡水信義線至淡水站下車,便捷快速
主要街區
中正路(從渡船碼頭附近至中山路交會口)為核心區域
周邊景點
馬偕石像公園、清水祖師廟、福佑宮等古蹟環繞
遊覽路線
沿中正路漫步至各古蹟,體驗特色商店與美食
旅遊體驗與攻略

拍照打卡
捕捉淡水老街獨特風情與河景美色
美食探索
品嚐阿給、鐵蛋等特色小吃
古蹟參訪
感受歷史建築與文化遺產之美
文創購物
選購特色紀念品與藝術作品
Made with